【事件回放】
2012年3月1日,湖北省武漢市交委、市城管局等27個單位主要負責人通過新聞發布會,分別就規范出租車營運秩序、查控違法建設等“十大突出問題”鄭重向社會做出了整改的公開承諾。
整改效果如何?6月26日晚,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胡志強,副市長秦軍,市編辦主任黃松如,市政府法制辦主任倪子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潘漢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楊澤發坐上直播臺,接受“期中考試”。
在這場歷時100分鐘的考試里,官民同處直播間、暗訪短片直揭政府管理“短板”,群眾做“考官”當面質疑,主持人犀利發問,干部當“考生”如坐針氈。
“電視問政”的背后,是近年武漢市委、市政府為優化投資環境而掀起的一場“治庸問責”風暴。長期以來,作為中部地區特大城市,武漢市容市貌存在“臟亂差”短板,而政府機構存在的“庸懶散”等工作作風問題,更是嚴重影響了武漢的投資環境。在此背景下,武漢市委、市政府成立治庸問責工作領導小組,由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親自“牽頭”。
2011年,武漢市針對交通擁堵、環境臟亂差等十個突出問題,首次采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限期承諾整改的方式。由于“電視問政”節目貼近民生,群眾參與度高,一經播出即成為市民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同時也在政府職能部門引起強烈反響。
武漢市委、市政府計劃將“電視問政”作為政府機構治庸問責的一個平臺,并嘗試建立一種長效機制。
2012年2月,武漢市委、市政府再提2012年十個突出問題。按照計劃,從3月份開始到11月,開展承諾整改專項督察,在6月底和12月初要通過兩輪“電視問政”對承諾整改情況進行檢查和問責。這意味著這檔電視節目,已經作為武漢政府治庸問責的檢查方式之一,納入政府工作的范疇。
【事件影響】
為檢驗近一年來各責任單位承諾整改落實情況,武漢市治庸問責辦和市廣播影視局于2012年12月17日至21日(每晚20:00),聯合舉辦“2012‘十個突出問題’整改電視問政”活動。
“電視問政”播出后,武漢市社會各界在普遍肯定的同時,也不禁對“‘電視問政’如何繼續走下去”表示關注。“電視問政”畢竟容量有限,能夠最終被電視播出且得到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
目前武漢市委、市政府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問責的長效機制。除了“電視問政”外,還開通了“網絡問政”、市民評議、媒體暗訪、群眾監督等多種問責機制。此外,武漢市還在考慮把“問政”對象的范圍擴大,不僅“問政”一把手,還要“問政”基層站所的負責人,使“問政”實現常態化。
【各方觀點】
河南省洛陽市監察局局長姜濤:如果把問政的主角交給現場觀眾或場下觀眾,有些話讓現場或場下的百姓去說,主持人只起穿針引線的角色,百姓問政的意味就更濃了。
——2012年9月10日正義網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電視問政”不是一檔簡單的電視節目,而是老百姓參政議政的一個平臺。
——2012年7月7日《經濟觀察報》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錫鋅:通過人大進行日常化的、常態化的問責,這個應該說在制度上有保障,在持續上也可以有保障。我想,通過這種實實在在的問責,再借由電視媒體的形式實時地把它傳播開來,這可能是未來電視問政的一種比較常態化的做法。
——2012年1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1+1》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