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國中小企業法務發展史的人,會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小企業法務由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并隨經濟活躍程度的高低而起伏發展。
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的中小企業中就有企業法律顧問的說法。在那個年代,計劃經濟主導著企業的經濟活動,統購統銷成為廣大中小企業與外界經濟往來的代名詞。當時的公司法務也多存在于形式上,并無多大實質意義。
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三十年后,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破冰,商品經濟逐漸成為企業之間交流往來的背景。在新舊兩種經濟體制的變更過程中,大量的權利義務關系也隨之出現在企業經營發展之中。例如,曾一度非常熱門的詞匯“三角債”,就在這個時期為人們所熟知。中小企業開始首次遭遇法律關系所帶來的發展瓶頸,并開始為了打官司而尋求法律專業人士的幫助。中小企業內部的法務工作也借此開始了緩慢的發展。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商品經濟”一詞又逐漸被“市場經濟”所取代。為數眾多的民營企業成為市場經濟大潮中最有活力的生力軍。活躍的市場環境給了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良機,也帶給它們更多的風險與糾紛。此時,將公司內部法務工作與外部法律專業服務相結合,已成為諸多企業的不二選擇,其公司法務工作也借勢突飛猛進。
不過,時至今日,說中小企業的法務工作已經發生質變仍為時尚早。
一份來自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商——銘萬網的調研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幾百家中小企業中,有87.9%認為“沒遇到”或“很少遇到什么法律問題”,僅有13.3%設置了獨立的法律事務部,34.1%聘請了常年法律顧問。在沒有法律事務部或法律顧問的企業中,25.2%的企業認為負責法律相關事務的員工對法律問題“比較熟悉”,49.5%的企業認為這些員工“具備一些法律知識,但主要還是憑借經驗解決問題”,還有25.2%的企業則認為這些員工“經常有問題拿不準”或“基本不懂”。
這組數據反映的基本事實是: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中仍有很多企業不夠重視公司法務。
這不僅源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也受到外部經濟法律環境的影響。
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決策層對法務工作的重視程度與否,直接關系到公司法務的“份量”。如何爭取決策層的認可,是企業法務人員面臨的首要課題之一。“我們法務人員在企業內被邊緣化”、“在合同即將簽訂或者談判即將結束的前幾分鐘或者幾個小時,法務人員才被叫進會議室”、“不是我們積極性不夠,老板根本不給你機會”??這樣的抱怨,記者在采訪公司法務人員時經常能聽到。
這些抱怨也并非空穴來風。銘萬網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在公司管理者關心的問題中,法律事務的排名靠后,遠遠落后于“降低工資成本”、“銷售增長”和“人員流動和素質培養”等問題。
從外部環境來看,經濟的繁榮與市場活躍度,是中小企業法務發展的重要標尺,二者之間存在著“水漲船高”的關系。在市場機制占主導的經濟發展環境里,中小企業的市場主體積極性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公司法務也會相應得到重視;而在市場機制不占主導地位的環境里,中小企業談法務,也只能是隔靴撓癢。毋庸置疑,中小企業的法務發展更離不開健全的法律體系、公正的司法和執法環境等。
此外,我國至今尚未有一個專門為龐大的中小企業法務群體服務的行業組織。中國法務管理網近期發布的《中國法務行業研究2009年度報告》認為,企業法務群體發展行業功能的集體自覺不足,這也是如今企業法務發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經過幾十年磕磕絆絆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法務目前處于怎樣的生存狀態,又應如何面對成長的煩惱,本期封面故事將與您分享來自中小企業法務的思考與故事。(《公司法務》第二期)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