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待來訪群眾
檢察印象
■各級檢察機關圍繞“民生”和“發展”兩大主題,依法行使職權,取得了顯著成績。吉林省人代會對檢察機關年度工作報告滿意率從10年前的70%至80%提高到2012年的97%,這足以看出檢察工作年年都有新進展,得到了群眾的充分肯定。
■吉林市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成立一年來,受理上訪案件179件,上訪人反映檢察機關的僅有2起,還并非錯案。“中心”與檢察機關聯系后,相關檢察院檢察長親自到“中心”溝通、協調,并向上訪人釋法,這兩起案件得到了妥善解決。
■人民群眾對新時期檢察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各級檢察機關再接再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負人民重托。
他獲過很多榮譽: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十佳律師,全國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先進個人,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所有的榮譽歸因于——費盡心思用自己的專長為特殊群體、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提起他,吉林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吉林保民律師事務所主任修保,很多人打心眼里感激。
創建“中心”,專為上訪人義務提供法律服務
20戶農民工手握補償款,和現場工作人員緊緊擁抱在一起,他們由衷地說:“感謝政府!感謝法律服務中心!”
由于常年從事法律工作,修保對一些矛盾、糾紛的產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出現矛盾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法律的視角探討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依法有序幫助當事人化解矛盾。”
“如何解決改制中群訪問題”、“如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社會穩定”,從2009年10月14日開始,修保陸續在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創辦的刊物《代表之聲》上提出“發揮人大代表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成立信訪法律服務中心,協助黨委和政府化解信訪矛盾”等7件維穩建議,闡述了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利用法律資源,變“堵”為“疏”,引導上訪人依法有序維護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的思路,引起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為了協助黨委和政府化解社會矛盾,2011年4月19日,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修保創辦了專為上訪人義務提供法律服務的民辦機構——吉林市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
2011年11月7日,吉林市某廠20戶農民工因不服法院無條件騰遷房屋判決,來到“中心”尋求法律援助。
原來從1989年開始,這20戶農民工就居住在該廠修建的三排平房內,但房屋產權歸工廠。2000年,工廠改制,因未得到安置,他們開始集體上訪。后來又因修建公路,此房需拆遷,因得不到安置補償,他們拒遷,故被訴。經市、區兩級法院3次審理,最后他們均被判無條件搬遷。為此,20戶農民工多次集體上訪,要求予以安置補償,未果。今年5月,道路改造工程急需農民工搬遷,拆遷方與他們的矛盾因此激化,甚至一度劍拔弩張。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說:“我都準備好了,如果有人扒我房子,我就點上汽油,死在這里……”旁邊的幾個人也表示將采取極端行為對抗拆遷。
在雙方沖突一觸即發的危急關頭,修保帶領律師和法律專家趕到現場,積極釋法,緩解拆遷戶的緊張情緒,并表示將協調有關部門給予他們搬遷救助。同時,他又及時向市、區政府和法院反映情況,研究對策。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后由政府支付每戶7萬元補償款結案。5月25日,拆遷工地上出現了感人的一幕: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20戶農民工手握補償款,和現場工作人員緊緊擁抱在一起,他們由衷地說:“感謝政府!感謝法律服務中心!”
今年5月,修保的法律事務服務中心為上訪人義務提供法律服務的做法,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發文推廣,該省政法委還在吉林市召開了“中心模式”推廣會。
連提五年,促成高考志愿填報“先考后報”
經過6年的不懈努力,最終,修保“改革高考提前填報志愿”的建議被政府采納和落實。
高考被稱為“國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十年寒窗,選擇一所理想的大學,是學生和家長們的共同愿望。然而,前些年實行的“先報后考”志愿填報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失去上理想大學的機會,一些學生、家長和學校對此意見很大。有人找到修保,希望他向有關部門反映,改變這種志愿填報方式。
“要讓每一名成績合格的學生都有機會選擇理想的大學。”修保為此深入市區機關、學校、工廠、社區,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統計結果讓修保很驚訝,竟然有96%的群眾對這種報考方式不滿,強烈要求改革。
大家普遍認為,“先報后考”的志愿填報方式,由于信息不對稱,人為造成了高考錄取的不公平:學校、學生和家長不知道當年究竟有多少考生報考某個學校,不知道考生競爭力如何,也不知道某個學校錄取分數線是多少,更不知道試題難易程度和自己能得的分數,學生只能參照往年的數據和平時的成績進行推定,如同“盲人摸象”。
2004年2月11日,在吉林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修保提出了“改革高考提前填報志愿”的建議,建議待考生成績公布后再填報志愿。在人大審議時,該省教育廳領導列席,修保抓住機會歷陳“先報后考”的弊端,提出制定高考政策應以人為本,堅持有利于高校選拔學生、有利于考生選擇學校、有利于推行素質教育原則,得到教育廳領導的認可。
此后,修保連續5年在人代會提出這個建議。該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長陳曉光得知后,給他打來電話了解情況,對其長期關注支持教育事業發展表示感謝,并表示將認真研究和落實這一建議。
經過6年的不懈努力,最終,修保“改革高考提前填報志愿”的建議得到了吉林省政府采納和落實。2009年4月,吉林省招生辦表態:根據人大代表的建議和廣大家長們的要求,決定今年全省將在公布成績、全省排序、確定本科各批次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后填報高考志愿。
廣大考生和家長聞訊后,奔走相告,都稱贊修保促成有關部門辦了件大好事。
建議出臺政策,吸引民資“入市”養老服務業
《意見》出臺后在吉林省引起強烈反響。一些市民認為,它充分體現了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重視,也為企業家多提供了一條投資渠道。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獨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如何滿足他們對日常照顧、精神撫慰、心理康復、醫療護理及臨終關懷等方面的需求?修保認為,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業是很好的對策。
“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經過社會調查,修保認為,目前吉林省社會養老服務產業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政策和制度不完善,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設施較少、服務內容單一、運營效益低、專業人員匱乏等問題,應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減免稅費、給予補貼、提供免費職業培訓等措施,來吸引民間資本“入市”,帶動機構養老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今年2月2日,在吉林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修保提出了“關于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政策扶持的建議”。由于這一建議事關民生熱點,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引起了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被列入2012年全省10件重點辦理建議。
隨后,吉林省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養老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多次召開財政、住建、人社等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協調會,落實相關政策,經該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
《意見》提出了吉林省“十二五”時期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其中包括:省財政給予公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補貼3000元,民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補貼2000元,租用的民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補貼1200元;以劃撥方式供給建設用地,免征基礎設施配套費等4項費用,在用電、用水、供暖、管道煤氣等方面享受居民使用價格;加大專業人員培訓,年內培訓護理員300名。
今年6月5日,吉林省政府召開2012年10件重點建議辦理調度會。會上,受省政府委托,省民政廳從對困難老人保障、減免有關費用、加大財政投入、加大對老年人醫療衛生保障力度等7個方面,匯報了對“關于加大養老服務機構政策扶持的建議”辦理情況,征求代表對辦理工作的意見。修保對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視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據悉,《意見》出臺后在吉林省引起強烈反響。一些市民認為,它充分體現了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重視,同時也為企業家多提供了一條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