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安徽9月17日電(記者 朱晶)社會轉型期,醫患矛盾、道路交通損害賠償糾紛、勞動爭議、消費糾紛等特定行業和重點領域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增多,如何平息這些糾紛,防止激化成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成為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探索的課題。14日上午記者走訪蚌埠市司法局了解到,蚌埠市司法局創新建立了形式多樣、獨具蚌埠特色的人民調解組織,其中,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24個、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組織5個、勞動爭議人民調解組織5個、其他形式的人民調解組織17個,有效的化解了各種矛盾。
“成立醫患糾紛調解中心,首先是敢于擔當!”蚌埠市司法局局長劉軍波坦言以人民調解的方式處理醫患矛盾這個燙手山芋,需要勇氣。2011年8月蚌埠市醫患糾紛調解中心成立后不久就遇到一起緊急事件,11月24日蚌埠市懷遠縣患者李某某(回族)中午由120拉到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無效當晚死亡,死者家屬情緒激動,指責三院延誤搶救時間導致患者死亡,糾集了七十多名回族親屬在醫院拉橫幅、設靈堂,堵塞電梯、陳尸醫院門診部大廳,使整個醫院手術無法進行。市公安、衛生、宗教等部門立即趕往糾紛現場處理但成效甚微。在專職調解員介入后多番努力下,27晚,死者家屬表示接受調委會意見并于28日上午移尸,由三院一次性賠償患方9.9萬元,一起持續4天的回族患者醫療糾紛最終妥善解決。
蚌埠市醫患糾紛調解中心有一支懂醫、懂法、熱愛人民調解工作的專職調解員隊伍,首席調解員許年保退休前是固鎮縣人民法院民行庭法官,有三十多年的法庭審判經驗。調解員姜小達曾任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中心6名專職調解員的構成情況基本與許年保、姜小達相同。此外,中心還從全市醫院中挑選了上百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醫生和經驗豐富的律師,組成醫患糾紛調解專家庫。
當事人到蚌埠市醫患糾紛調解中心后,先由調解員接待登記,調解小組收到卷宗后,請專家庫相關業務類的專家會診出具專家意見,調解小組再根據專家意見定制調解方案,分別接觸當事人和醫院,居中、公平公正、依法依理地開展調解。
目前參加調解的醫院有23家,占全市門診量的98%。蚌埠市醫患糾紛調解中心掛牌一年多來,共接受醫患糾紛咨詢136起,受理糾紛調解申請123起,引導訴訟11起,成功調解100起,當事人申請賠付1984.15萬元,經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實際賠付金額297.53萬元,無一例賠付金額超過10萬元的協議,醫患雙方普遍表示滿意,至今未出現反悔或反復“醫鬧”現象。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