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賈東亮和他的“八一農場”不斷轉型升級,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資料圖片
14年前,他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只身來到遠離家鄉的廣東山區創業;14年后,昔日的荒山野嶺已變成了花果山。
這就是肇慶市廣寧縣“八一農場”場長賈東亮。從空降兵少校參謀退役自主擇業來到山區做農民,這是賈東亮的很多親友都無法想象的。而一個退伍軍人連續當選十七大、十八大黨代表,這則是連賈東亮自己也沒想到的。
時代饋贈了賈東亮發展的機會,賈東亮反哺給時代的是燦爛的果實。他用辛勤、智慧、人格、魄力書寫著人生的厚重履歷,在開拓事業和回饋社會中締造了光彩動人的“成功版本”。
不當軍官當農民 不住城市住農村賈東亮決意不與別人比權力、比職務,而是比奉獻、比創造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30多年前,廣東從計劃經濟中殺出一條血路,催生了無數“孔雀東南飛”的“廣東夢”。
賈東亮便是這其中的一只“孔雀”。
1997年底,在部隊服役18年后,賈東亮萌生一種很強烈的念頭,想申請復員到廣東發展“三高”農業。
“我曾在廣東呆過兩年,廣東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我認為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現代農業大有奔頭。但是,當我把我的想法說出來時,立刻招來了一片反對聲。”賈東亮回憶說。
部隊首長詫異地問他:“你現在是副團職干部,轉業套個相應級別,當個一官半職該多好。”親朋好友也勸他:“走這步棋很冒險,不要自討苦吃!”
賈東亮決意不與別人比權力、比職務,而是比奉獻、比創造,用實際行動體現人生價值。
1998年2月,身材魁梧的賈東亮身穿迷彩服,打著背包走進了廣寧縣黃盆村村委會。
“這個‘賈老板’是不是‘假’的?一個團級軍官,大小也是個‘縣太爺’,放棄大城市的好單位,不當軍官當農民,不住城市住農村,離開妻子孩子,一人來到這偏僻的小山溝里開荒種地,這是廣寧破天荒的第一回。”當地村干部回憶,當賈東亮說明來意、亮出身份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甚至懷疑他是在部隊犯了錯誤被開除的,可能是個“假軍人”。
帶著這些疑問,當地村干部和賈東亮辦理了土地承包合同,并“苛刻”地要求賈東亮在先繳一年的租金外再交1萬元押金。
不等國家安排,不靠國家供養。從少校級軍官到普通農民,從退伍軍人到創業楷模。賈東亮自主創業,不與別人比職務比權力,而是比創造比奉獻,用實際行動來實現人生價值。從決定創業開始,他就下定決心不等不靠,自強不息,把個人價值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遠大的抱負同實實在在的奉獻結合起來,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融入到推動發展的大潮之中。
蹲下去才能站起來 1999年底的一天,賈東亮第一次賣蓮藕,完成了真正的思想轉變
當賈東亮真正走進這片荒山野嶺時,才發現在這片瘦脊的黃土上,除了漫山遍野的雜草和殘次林,連廣寧特有的青皮竹也難以生長。當地村民都不愿意在這些山地上打主意。
賈東亮意識到自己碰到了一塊真正的“硬骨頭”。
“剛來時生活條件也十分惡劣,我住的是當地村民廢棄的一間破舊鴨棚,一天1元錢的租金,鴨棚既陰暗又潮濕,沒有路,沒有電,沒有手機信號。夏天與蚊蠅毒蛇為伴,冬天與寒風陰雨相隨,最親密的不過是那只看家狼狗。”賈東亮裹著從部隊帶來的薄被,躺在四面透風的鴨棚里,翻來覆去睡不著,看著天邊稀疏的星斗,想起了遠在武漢的妻子和孩子。
“這樣做值得嗎?”無情未必真豪杰,賈東亮越想越睡不著,索性爬了起來,對著掛在床頭的“八一”軍徽說,“穿上軍裝,我是名軍人;拿起鋤頭,我仍是名戰士!”
創業路并非一帆風順。正當賈東亮的八一農場曙光初露時,1999年年底一場罕見的霜凍,將他種的熱帶水果、養的熱帶魚全部凍死,直接經濟損失達10多萬元,復員老本全打水漂。從老家趕來看他的岳父對他說:“東亮,這十幾萬元我們不要了,就當交了學費,我們回去吧!”賈東亮沒有答應,他選擇了——堅持。
霜凍把賈東亮徹底凍醒了,他決心通過學習,做一個有知識技術的新時代創業者。在埋頭苦干之余,賈東亮常年堅持學習,不僅訂購了報刊雜志,購買了一批涉及種養、市場理論等書籍,還把華南農業大學的教授、種養老行家請到了農場傳授技術、解決疑難,從書本里,從專家、能手身上學習種養技術。幾年后,賈東亮成為當地進行立體生態農業開發的“土專家”。賈東亮還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用理論武裝自己,理論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全面提高,成為一名能說會做的“新農民”。
賈東亮永遠也無法忘記第一次賣蓮藕時的情景。那是1999年底的一天,天剛蒙蒙亮,在岳父的陪同下,賈東亮挑著一擔自己生產的蓮藕從山上走向附近的市場,第一次真正以農民的身份步入市場。
賈東亮回憶說,“在路上,我想我經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土地上終于有了收獲,開始挺高興,可到了菜市場,當我把蓮藕往地上一放,人往地上一蹲時,那一剎那,我心里感到一陣沉重。”
昔日一個意氣風發、英俊威武的團職軍官,怎么在大街上擺地攤呢?強烈的落差讓賈東亮內心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我站了起來,不賣了,可是老岳父又不認識秤,只好蹲下來,握著秤桿吼著嗓子叫賣。晚上岳父表揚了我,說我今天完成了真正的思想轉變,只有蹲下去,才能站起來。”
“東亮效應”掀創業熱潮 南粵大地涌現出一批批“東亮式”創業致富之星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賈東亮和他的“八一農場”不斷轉型升級,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收益逐年增加,農場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占地502畝,魚塘160畝,果樹2600株,名貴花木達8.4萬株。
在“八一農場”的影響和帶動下,村民們也紛紛向荒山進軍,栽樹種果、養豬養魚。黃盆村由“黃泥盆”變成了“聚寶盆”。廣寧縣也成了“全國沙糖桔之鄉”,全縣人均收入也增加了2000多元。
賈東亮告訴記者,“八一農場”已經成為當地的創業示范基地、農村黨員培訓基地、退伍軍人教育基地和勞模科技創業示范基地,每年免費接待上萬人次。2005年10月,賈東亮申請成立了創業黨支部,開展了先富帶后富的幫扶工程。
“東亮行,我們也行!”2008年3月,肇慶市開展了以“全民創業,黨員帶頭”為題的“東亮式”黨員創業貸款活動,由市、縣兩級組織部門負責籌措貼息資金,肇慶市農村信用社提供3億元的信貸資金支持,向全市500多個鄉村有志創業的優秀黨員發放專門的創業信用貸款。
“黨和人民給了我太多榮譽,我要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可以讓更多的人致富。”賈東亮作為創業成功者、創業黨支部書記,沒有忘記創業的艱辛,更沒有忘記肩負的社會責任。時刻依靠黨組織,不斷創新,開拓事業,回饋社會。最近成立了“東亮式”黨員創業孵化中心,進一步帶動黨員群眾創業致富;辦起了“東亮式”創業信息服務平臺和“東亮式”黨員創業互助合作社,服務廣大黨員群眾創業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東亮精神”、“東亮效應”在南粵大地掀起了一個創業熱潮,涌現出了一批批“東亮式”創業致富之星。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