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曉蘭在山頭上為樹苗清理雜草。新華社記者 武敵 攝
曾經的南崔家窯是右玉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最偏僻的山莊窩鋪之一,全村不過16戶人家,常年飽受風沙肆虐。如今,這里山青水綠、瓜果飄香,老百姓也脫貧致富。實現這一巨大轉變的帶頭人,是來自云南的姑娘余曉蘭!
治荒先行者
“剛來的時候,這一片荒山,滿眼黃色,常年狂風大作,白天都要點燈。出門一趟,被大風灌了個滿嘴沙土!痹谠颇祥L大的余曉蘭講述初來南崔家窯的感受,“雖然心里有些準備,還是被這惡劣情況鬧蒙了!薄
定下神來,余曉蘭認為,不把這些“黃”山綠化好,發家致富只能是空想。1992年,右玉縣發出鼓勵農民治理開發“四荒”的號召,余曉蘭感覺治理荒山的機會來了,一口氣承包了南崔家窯村村南4000畝荒山荒坡和門前的30畝亂石河灘。
這個舉動在小山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村里的老人們說,這片地是沙石地,綠化荒山簡直是異想天開!就連余曉蘭的婆婆也勸道:“這溝、這山,種活一棵樹,比養大一個孩子還難,憑你倆能鬧個啥?”
大家的質疑,沒能阻止余曉蘭綠化荒山的執著腳步。她和丈夫憑著一輛三輪拖拉機和兩雙勤勞的手,開山取石圍堰,拉土墊地平田;因地制宜,打地埂、挖魚鱗坑,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綠化,一道山溝一道山溝地治理。為給樹苗澆水,她一天要往山上挑60多擔水,雙手和腳板不知磨起多少血泡和老繭!
蒼天不負苦心人!一棵棵樹苗變綠了,一片片小樹林存活了,20多年,余曉蘭夫婦共治理荒山荒坡1萬多畝,栽植松樹苗60萬株,一座座荒山披上綠裝!
治窮帶頭人
“光治荒還不夠,還要治窮。”余曉蘭研究當地自然條件后發現,最初整理出來的30畝河灘地發展經濟林、栽植果樹最為合適!
余曉蘭果斷從外地買回了優質果樹苗,栽植了500多株新紅星、秦冠等果樹;辦起了小苗圃,對果樹進行優種苗嫁接,培育適生、高產、高效果樹苗10萬多株。昔日的亂石河灘,經過余曉蘭夫婦的不懈努力,如今已變成碩果累累、香氣四溢的果園!
在這期間,余曉蘭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她飼養的優種絨山羊發展到了800只,綿羊發展到了200只,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如今,余曉蘭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余曉蘭不但專心于自己致富,而且熱心于帶動大家共同致富。2010年,她用市里頒發的獎金為全村每戶買了一袋白面,給村里買了五臺電腦,幫助大家學科技,開眼界。余曉蘭還為鄉親們免費提供優質苗木,義務修剪果樹,捐資助學,累計拿出幫扶資金近4萬元,幫助周邊村子的20多戶農民走上綠化治理和畜牧養殖的致富路子!
在余曉蘭的帶動下,南崔家窯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600元提高到2000元,在國家級貧困縣中率先實現了小康。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