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重慶1月10日電(記者李立峰)1月10日,重慶市檢察院舉行“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4月至12月專項行動中,該市檢察機關共履職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855件,立案793件,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735件;行政機關采納訴前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704件;向法院提起訴訟24件,已獲法院判決支持13件。
據通報,立案793件案件中,水資源保護領域464件,占58.51%;岸線資源保護領域151件;森林、草場和濕地保護領域117件;其他保護領域61件。重慶市檢察機關通過專項行動,保護國有林地和生態公益林等450余畝,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的飲用水源地面積2.8萬余畝,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40余公里,督促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1500余畝,保護被污染土壤等500余畝,復墾復綠礦山面積600余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生活垃圾1.4萬余噸,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159家。
“全市檢察機關協同發力,以專項行動推動、專案辦理拉動、專業組織帶動,擴大公益訴訟工作影響,努力打造公益訴訟增長點”。據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三級檢察院針對區域特點和工作重點,積極開展各類“小專項”推動專項行動。位于主城區的第一分院開展了非法碼頭治理專項行動,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8件,推動整治老舊碼頭14個。位于三峽庫區的第二分院部署開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刑事一案兩查”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件。地處烏江與長江交匯處的第三分院開展保護“三山兩江”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立案16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2件,提起公益訴訟2件,均獲法院支持。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境內長江達691公里,三峽庫區重慶段的水容量300億立方米。為保護好“長江母親河”,重慶市檢察院切實擔當“上游責任”,聚焦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在全市檢察機關開展為期兩年的“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201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萬鄂湘在重慶召開“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調研座談會時,對重慶市檢察機關開展“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