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就任以來的首次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關于“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表述,引起公眾熱議,被媒體稱為是傳遞法治強音的政府工作報告。
依法治國必然要求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將政府的權力置于憲法和法律的制度籠子里,做到依法行政,使權力法治化、規范化、監督化,以保證執行力,公信力和服務效率。報告中彰顯出來的這種建設法治政府的信念和決心,受到代表委員和群眾的一致點贊。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基于對非法治政府現象的深刻反思。比如對房屋強拆、上訪訓誡、跨省追捕舉報等非法治政府行為,不僅因為違法讓群眾不滿,而那種顯失公平更會釀成各種社會矛盾,不僅極大損害政府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也影響社會穩定。從這個角度看,深化改革,群眾最大的期望就是政府要依法,最大的訴求是摒棄歧視獲得公平,并希望這種公平看得見感受得到。這種公平,不止于來自法院和檢察院的司法公正,還包括政府依法應當給予和保障的公民權利方面的廣泛公平。比如接受公平的教育權利、擁有公平的就業機會、享有公平醫療的條件、買得起房住得起房和合理的勞動報酬等等。這種公平對于農民工和弱勢群體來說,顯得更加重要。
民之所望是我們施政所向。出臺凸顯公平、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策,建立社會各方面的保障體系,則是法治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保障體系如何,則衡量政府的法治水平和群眾的滿意度。社會公平,群眾權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也才能夠切實享受得到改革的紅利。正因為公平涉及到民生,關系到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在這份不到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平”前后出現了8次,說明了公平的緊迫和重要。
當然,政府從傳統的模式走向法治政府,需要一個過程,需要轉變觀念和職能。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的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信號,意味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將納入法制化軌道。兩會上有了這種共識和擔當,相信法治政府的建設必將步入一個新的歷程,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權益福音。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