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湘渝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已經告破,但相關輿情并未隨著周克華的伏法而沉寂。周克華被擊斃一周來,與其相關的新聞依然占據著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部分媒體熱衷于挖掘周克華的“剩余價值”——將其七旬老母、90后小女友及其前妻一一搬出來“示眾”;也有部分媒體和司法界人士則對前者的行為表示不齒,并進行了理性的批判和反思。有法律人呼吁媒體在司法面前保持克制,認真對待周克華女友的合法權利;有評論批評某些媒體記者“拒絕得了紅包,卻拒絕不了消費周克華老母”,為了追逐獨家新聞不惜傷害采訪對象、傷害新聞倫理;還有一種批評針對的是“爆頭哥”這一稱謂,認為這一稱呼缺乏對生命、對法律的起碼敬畏,對是非、愛憎在功能識別上是一種放棄。尤其對于媒體來說,使用這一稱呼與其社會角色極不相稱,是對社會輿論的一種誤導。
與媒體相比,網民更樂于充當義務“偵探”的角色,更善用質疑和追問。比如,周克華被兩名警察擊斃的消息甫一曝光,網上就出現了質疑的聲音,并從當事警察受訪時的言論、目擊者的證言、甚至從法醫學的角度分析稱周克華系自殺身亡,非警方所擊斃。“自殺說”風波剛起,又傳出了“錯殺說”。一篇名為《死去的“周克華”其實是便衣警察》的帖文被瘋狂轉發,該文匯總了一些認為周克華沒有死的網絡質疑,稱被擊斃的可能是一名長沙的便衣警察。陰差陽錯之下,這篇帖文被傳成了《死去的“周克華”其實是便衣警察陳子河》,而陳子河實為該文的原作者。此后,又相繼傳出了被“錯殺者”為長沙警察“方斌”及一段姓警察的說法。就在“錯殺說”甚囂塵上的時候,偏巧又傳來了周克華曾藏身的歌樂山被實行封山的消息,這被一些網友認為是“周克華還活著”的跡象。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自殺說”還是“錯殺說”,都是言之鑿鑿,網民對熱點事件的關注熱情及其專業性從中可見一斑。
而網上越熱鬧,越反襯出警方的缺位。網上的質疑聲浪持續了三天之后,連置身事外的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都坐不住了,發微博稱“公安該說話了”。雖然此后重慶警方和長沙警方都針對傳言進行了辟謠,但輿論依然不依不饒,質問其為何不能將這一工作提前做,為何不能公布更為詳細的證據,以將網友的疑慮消除得更徹底些。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既有的事實,網友有質疑的權利,面對質疑,相關部門應多一點耐心和寬容,不宜動輒就祭出“追究法律責任”的利器;辟謠時,除了遵循微博時代的“黃金一小時”法則,還應注意辟謠的方式和用語,盡可能地擺出足夠具體、詳實的證據,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
事實上,針對周克華案的質疑和追問遠非上述各種所能涵蓋,還包括“追捕周克華為何足足用了8年時間”、“曾被誤為周克華的曾開貴如今又身在何處”等等。對于輿論的不解,希望有關部門盡早作出回應,莫讓流言再次跑到真相的前面。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