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會給人帶來許多商機,其中刪帖公司就是這個商機的產物。據4月26日《人民日報》報道,近期有償刪帖亂象再次引發關注,記者在網上搜索“刪帖公司”,各種聲稱從事“專業刪帖”的公司廣告隨處可見。
如果 “刪帖公司” 像它申明的那樣,只處理虛假違法信息及低俗信息也就罷了。問題是,它并不是無私的奉獻,而是有償服務。如深度公關網提供的刪帖“報價單”:小網站每條1000元至1500元;中站每條1800元至2500元;大站每條5000元至12000元不等……不同網站,不同版塊,新聞、博客、論壇帖子、搜索引擎快照等不同類型,刪除價格不同,一般每條收費300元至4000元。如果要保證用百度搜索某個關鍵詞的前三頁不出現相關負面信息,則每月需要收費4500元。
盡管價格不菲,但仍有客戶找上門來洽談業務,買賣“興隆”。 刪帖并非只處理虛假違法信息及低俗信息,那只是一個堂而皇之、遮人眼目的理由。其實背地里刪帖只是買方認定的“虛假違法信息及低俗信息”,包括網民正當的批評、意見和建議,還有訴求,統統被當做“虛假違法和低俗信息”處理。在互聯網輿情強勢的威懾下,一些地方和部門害怕曝光,掉面子,于是想方設法阻攔。但苦于沒有刪帖的權限和技術,只好有求于“刪帖公司”。而“刪帖公司”的創始人看好了這一“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市場,憑著與各大門戶網站特殊的“內部關系”,強強聯合,及時推出這份正中某些領導下懷的業務,算得上很有生意眼光。
“刪帖公司”只顧賺“好處費”、“刪帖費”,似乎忘記了刪帖雖然滿足了買方的要求,但卻與客戶共同扮演著侵犯公眾合法的話語權、監督權和知情權的角色,護衛買方的那份虛榮。不過“刪帖公司”好像看到了這一點,認為“刪帖本來就是一個跟法律擦邊的行業”,鉆法律的空子,因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不處罰,有恃無恐,導致非法網絡公關猖獗。
有刪帖的市場就有“刪帖公司”,因此整治非法網絡公關,除了堵塞法規漏洞,建立長效監管體制外,還應該順藤摸瓜查查“刪帖公司”的客戶來源,尤其要重點查查黨政機關公款刪帖“花錢買平安”的歪風。只有端掉刪帖地下市場,來個釜底抽薪,“刪帖公司”才可能倒閉,還網絡的風清氣正。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