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德的佳話,在攙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維護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時,我們別只做沉默的圍觀者。
這是一則溫暖人心的佳話,新聞當事人的樸素言行,猶如一束陽光,映照出人性的美好。
日前,合肥農婦劉士圣熱心搭載老太李家珍坐“順風車”,卻不幸發生車禍導致老人罹難,愧疚的農婦和家人數次為老太的子女送去醫藥費、賠償費,竟一次次被拒絕,老太的子女始終堅持一個“死理兒”:不能讓好人做好事,卻沒了好報。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善良的劉士圣主動做好事,發生不幸后主動擔責,她收獲了理解和寬容。好人得好報,這是善良對善良的最高“犒賞”;而李老太的家人,一再寬容劉士圣,并說“不能讓好人做好事,卻沒了好報”,尤其讓人動容,特別在粗糲的現實面前,它更讓人感到寬容的力量。“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多一些寬容,我們的社會就能長出更多的善良、結出更飽滿的愛。
“不能讓好人做好事,卻沒了好報”,是老百姓最傳統的樸素人生哲學,有著最美好的價值觀,換言之,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桿秤,既明是非,也知好歹,更能測善惡,他們期待好人得好報,努力地不讓好人沒好報。
在禮贊這新聞當事人之余,我們更應該有痛徹的反思、清醒的詰問。以德報德為何會成為新聞?如果以德報德成為生活常態,成為人們信仰以及默默踐行的行為方式,以德報德也許就不會如此受到追捧。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從這些表達看,我們從不缺少道德資源和正義英雄。但是,在無奈的現實面前,不少人一再感嘆好人難做。
好人難做,這樣的事實確實存在。從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許云鶴案,再到前不久發生在南通公交司機殷紅彬扶老太太被誣事件,讓人悲哀的是,在恐懼之下,不少人真的不敢再做好人了,比如前不久在武漢,88歲老人菜場門口摔倒因無人扶而窒息身亡。
耐人尋味的是,當衛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這一初衷良好的制度設計,受到一些人的質疑,“干預技術指南”扶不起摔倒的老人!
其實,那些彭宇案帶來的影響,不能掩蓋我們還存在的一些溫暖,這例以德報德的佳話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們不能因為有可能被黑暗欺騙,從此就詛咒光明,當有人處于危境需要幫助時,我們還是應該伸出援手。當然,政府部門應該降低做好人的法律風險、道德風險。正如有學者所稱,從司法層面講,必須考慮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責任。
以德報德的佳話,在攙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維護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時,我們別只做沉默的圍觀者。
王石川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