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司法部門對黑社會集團打擊的力度不斷加強,黑社會團伙被打掉的消息時有所聞。但日前四川劉漢、劉維黑社會團伙在湖北咸寧市開審還是吸引了各方高度關注。劉漢的黑社會和他的商業帝國對政府公權力的滲透實在令人震驚。
對于快速轉型中的中國來說,如何防止政府官員利用國家公權力尋租,防止資本向政府公權力滲透,是非常迫切而艱巨的任務。資本和公權力的勾結有深刻的社會背景,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堅決而持久的努力。
在政治高于一切的計劃經濟年代,也有政府官員腐敗,而且有的腐敗也很嚴重。但在那個年代,全部生產資料都屬國家和集體所有,民間資本基本不存在。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內的腐敗是掌權者直接把手中的權力轉化為衣食住行等物質享受。顯然,這種以權力換取實物形態的消費能力有限,而且也很容易被暴露。
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急劇向市場轉軌,資本與貨幣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權力主導微觀經濟的情況并未改變。各級地方政府從以政治掛帥的政治核心逐漸轉化成經濟開發委員會。權力與資本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權力尋租的現象開始大量出現,中國社會新的利益集團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對于資本和公權力的勾結,中國執政黨高層并非沒有意識到,輿論也并非沒有進行批評。這個問題基本上是一面被解決掉,一面又新產生,似乎很難斷根。這有三個基本原因。
第一,用行政權力來管理社會和主導經濟發展仍然是地方政府的習慣。在兩千多的歷史中,中國社會的大小事務基本上都處于行政權力的管理之下。而在上個世紀50年代建立起計劃經濟體系后,經濟活動基本在行政權力的主導下進行。當社會進入向市場的轉型時期,行政權力依然按照其慣性繼續活躍在經濟領域,這樣一來,權力的尋租,權力的資本化就很難避免。
第二,相當一段時間,經濟高速發展是各級政府的首要目標。經濟高速增長離不開資本,資本很容易成為地方政府的追逐目標。許多地方政府都把招商引資當作壓倒一切的任務。資本向政治權力的滲透在所難避免。但這樣一來,國家的法律、法令,社會公平正義,老百姓的現實利益很容易成為資本與權力合流的犧牲品。
第三,私有經濟和資本在改革前一直受到壓制,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民間的經濟活力解放出來,政府大力扶持和私營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的成長。然而,資本和權力一樣,也會有不受制約擴張的沖動,除非有法律把它限制住。但對資本違反法律的行為進行批評很容易被視為極左和改革倒退,而把所有資本突破法律框架造成的社會問題推給政府似乎更容易顯得政治正確。所以,輿論往往單方面指責公權力尋租,而很少批評資本向公權力的滲透和收買,以及對法律的突破。
由此看來,要想徹底解決資本與公權力勾結的社會弊端,最根本的就是要從制度上明晰地切割資本與公權力,堅決改革由行政權力主導一切的制度,逐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現代國家治理的體系。同時,對于公權力和資本都要加強法律的監督。既要用法律來規范公權力的運用,也要用法律來規范資本的發展。只有做到把公權力和資本都關進法律的籠子,才能遏制資本與權力的合流。▲(作者是春秋綜合研究院研究員)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