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烹飪協會昨日發表公開信,請求國家工商總局對北京市工商局發布餐飲行業6種不公平格式條款的行為予以制止并公開道歉。對于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這次罕見的激烈沖突,市工商局昨日沉默應對,北京晨報(微博)記者采訪了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律師。他認為,工商部門認定霸王條款不存在依據不足和效力不夠的問題,部分企業對此次公布的條款存在誤讀。 (12月13日《北京晨報》)
這邊工商部門認定“禁止自帶酒水”為霸王條款,那邊行業協會卻要求工商部門公開道歉,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的意見完全矛盾,雖然很罕見,但卻不稀奇。畢竟雙方站立的利益立場不同。行業協會為企業說話,沒有什么錯,而工商部門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更沒有錯。只要不是謾罵,只要有理有據,完全可以在同一平臺上進行“辯論”。
諸如“禁止自帶酒水”是否為霸王條款,行業協會說得沒有不是沒有道理,他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餐飲企業和消費者都有充分選擇的自由。餐飲業與壟斷行業不同,消費者完全可以用腳投票。而且目前《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條文中,并未把餐飲企業“禁止自帶酒水”等行為劃分到違法范疇。而工商部門站在消費者角度看,此舉顯然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當然,從現實來看,酒水是餐飲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都自帶酒水,還能賺什么?其實,在現實中,“禁止自帶酒水”早被酒店和消費者“自行解決”了,一些人的婚宴放在酒店里辦,但酒水卻往往是自帶的,因為桌數較多,酒店有利潤,也就會同意;如果酒店的利潤無法得到保障,也往往是不允許消費者自帶酒水的,這一點消費者也能夠接受。
“禁止自帶酒水”的問題應該讓消費者說話,應該交給市場,而這并不是表示行業協會和工商部門沒有“活”干。該做的事還是要去做。行業協會固然要維護行業的利益,但也要去監管、提醒本行業,如果發現出現違背規則和法律的行為,要及時去阻止。這也是對本行業的愛護。而工商部門不是去管“禁止自帶酒水”有多霸道,況且工商部門也不一定就管得過來。要管的應該是酒店的酒水價格是否高得離譜。管住了價格,是否允許自帶,對消費者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爭論“禁止自帶酒水”的背后是“權力邊界問題”。要尊重市場,同時更要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如此,才會呈現出雙方的“和諧”。(郭文斌)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