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又成真了。
《財經》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部級高官劉鐵男,終于未能成為斷頭新聞。5月12日11時,新華網率先報道極短新聞:記者從中央紀委獲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去年12月6日,羅昌平連發3篇微博,實名舉報劉鐵男涉嫌學歷造假、官商同盟巨額騙貸、恐嚇威脅情婦等問題。這是一個媒體人,試圖提著腦袋喊話,約一位部級高官到陽光下做一場決斗。羅昌平,一手托著證據,一手托著的,是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領導人反腐的決心。
中午舉報,國家能源局下午就為他們的劉局長作出了神速回應:上述消息純屬污蔑造謠,“我們正在聯系有關網絡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正在報案、報警。將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處理此事”。
事實上,在貌似斷頭了的新聞中,來自劉鐵男看似與實名舉報無關的新聞,卻從未中斷過。直至今年1月30日,劉鐵男還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中。倒是羅昌平的新浪微博,在1月5日至22日,被禁言而留下了空白。但這不影響網民的集體圍觀。人們不僅想看劉鐵男敢不敢走到陽光下應戰,更想看到涉及一位部級官員的實名舉報,權力層敢不敢在陽光下充當裁判。換言之,人們圍觀的不是誰贏誰輸,而是一道陽光下的程序。
羅昌平贏了。當初國家能源局認定的“謠言”,兌現成羅昌平5個月前遙遠的預言。這種具有諷刺意味的結果,再次印證了網民“反貪隔墻扔磚”理論,也巧合了“不查是焦裕祿,一查是雷政富”的概率。人們祝賀羅昌平獲勝,其實是在為中國的又一次進步喝彩。讓行權者在密室中走出來,光有民眾的吶喊不夠,更需要執政者鐵腕治腐的口號兌現成實際的行動。如果制度反腐還有一個完善的過程,那么,從隔墻扔磚,到點名喊查,不應成為點名者與被點名者之間的決斗。它考驗的不是決斗雙方誰的力量強弱,而是執政者與民意期待之間的耐心和信任程度。
中國的反腐大任,讓羅昌平以及普羅粉絲來擔綱,不僅是反腐成敗的風險,也是舉報與圍觀者不該承擔的風險。一周前,羅昌平還在微博中說,喜見發改委能源局今起大幅下放能源項目審批權限,符合條件的無需上報。根據舉報以來的業界反饋,劉鐵男任內長期壓件不批,導致不少項目錯過時機,上億投資打了水漂。
如果捉老虎、拍蒼蠅這樣的風險活兒,都讓幾個不怕死的羅昌平來做,反腐只能永遠任重著,道遠著。劉鐵男落馬,遠不值得歡呼雀躍,但倘以此推進反腐肅貪的法治進程,則羅昌平們幸甚,民眾幸甚。
如果捉老虎、拍蒼蠅這樣的風險活兒,都讓幾個不怕死的羅昌平來做,反腐只能永遠任重著,道遠著。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