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故宮安保方面苛責的背后,其實是對文物深深的敬畏。畢竟,我們不能因為安保的漏洞損毀了那些讓國人引以為傲的文化精粹。
一場“人打鐘”事件又把故宮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5月4日上午,在故宮翊坤宮中,一男性觀眾徒手擊碎正殿原狀展室一塊窗戶玻璃,導致臨窗陳設的一座“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局部損傷。
“人打鐘”事件事發翊坤宮。因《甄嬛傳》的熱播很多人都記住了戲中華妃的住所“翊坤宮”,網友們在痛斥肇事者的同時也忍不住調侃,“這男子好大的膽子,連華妃娘娘的東西都敢隨便砸,也
不怕娘娘賞賜你‘一丈紅’!”“一丈紅”這樣的“賞賜”自然是戲言,肇事者目前已被警方刑拘,“打鐘”原因警方正在調查。無論什么樣的原因,該游客怒砸玻璃損毀文物的劣跡都令人不恥。在批評該游客素質的同時,故宮的文物安防系統又開始面臨新一輪的質疑。
從2011年5月故宮被“鑿墻盜寶”后,故宮的安防系統一直備受公眾關注。據報道,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故宮的安全防衛工作如今已形
成了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的四道防線。這四道防線防范的主要還是“盜竊”,對于類似“人打鐘”事件中突發的游客損毀文物的行為,還不能有效防范。“人打鐘”事件發生后,對于公眾質疑的諸如“為何不設一米線”“為何文物擺放如此靠窗”等問題,故宮方面也及時回應。出于安全翊坤宮不許通電,如果再設一米線,那么游客只能“趴”在玻璃上觀看,給同為文物的窗框帶來損害;之所以將文物臨窗而放,這
是呈現真實歷史信息的必須。即便如此,這并不意味著故宮的文物一定會面臨著損毀的風險,只要文物安防系統縝密可靠,保證文物安全和人性化參觀需要這兩者并不沖突。
以被損毀的“人打鐘”為例,假如翊坤宮的玻璃能夠結實一些,文物被損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故宮第一次遭遇“玻璃門”了。2011年5月那起“鑿墻盜寶”事件中,盜賊石柏魁正是通過打碎誠肅殿的后窗玻璃,
進入殿內展廳偷走展示品并且順利逃走的。事發之后,故宮方面表示要加強安保工作,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2012年以來,故宮博物院確實已經開展了展室門窗安全防護的升級改造工作,改造中選擇了復合型防砸板作為展室安全門窗防護的透光材料。只是這項工作的進度不盡如人意,時隔兩年之后,故宮再度被“玻璃”劃傷了。
故宮的每一次風波,似乎都是“偶然”的,可這偶然中分明都是安保漏洞導
致的“必然”。“人打鐘”事件發生后,有網友質疑故宮方面,“為什么故宮的安全隱患只能靠盜賊和不安分的游客提醒?”防患未然,永遠都是安保的第一準則。公眾對故宮安保方面苛責的背后,其實是對文物深深的敬畏。畢竟,我們不能因為安保的漏洞損毀了那些讓國人引以為傲的文化精粹。
“平安故宮”,謹當以此為戒。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