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懷孕8個月的趙女士產檢發現胎兒已停止胎動2天,醫生建議她去大醫院做手術。但她先后輾轉到另外3家醫院,都被以各種原因拒收治。業內人士認為,醫院拒收高危產婦的根本原因,還是擔心惹上醫患糾紛。(10月27日《都市時報》)
醫院都害怕惹上糾紛,遇上醫鬧,但為了避免醫療糾紛便拒收治高危的產婦還是講不過去。一者,法律對醫鬧行為有著嚴厲的懲罰。比如,2012年4月30日,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關于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明確警方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醫鬧等予以處罰,乃至追究刑責。換句話說,醫院面對醫鬧是有著法律兜底的。二者,醫生的天職決定著生命第一,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在此,3家醫院卻以各種理由拒絕收治,可以說,于法于理都講不過去。
我和曾擔任比利時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的同事聊天,他說,在比利時看病留給他最深的印象,一個是,每個人看病都需要提前預約排隊,不分有錢沒錢;另一個就是他們醫生的人文關懷,醫生在看病時的關懷和耐心讓他十分懷念。回到上述新聞,我想這位趙女士經歷了這次遭遇后,將一生難以釋懷。
應該看到,這樣的“見死不救”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比如2010年,產婦裴傳琴在安徽含山縣平安醫院實施剖腹產時大出血,醫生沒有征得家屬同意,將裴傳琴子宮切除后,宣布其因搶救無效死亡。一個小時后,裴傳琴突然發出“救救我,我疼”的呼救聲。其丈夫四處磕頭下跪哀求醫生救人,但醫生紛紛躲避,最終致使產婦死亡。面對醫德的淪陷,在去年的“做人文醫師,促醫患和諧”論壇上,針對近年來發生的醫患糾紛,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認為,當前已到了“醫學人文淪落”的境地,提高醫生的人文修養格外重要。“醫患關系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醫生的人文素養。”
醫生的人文素養怎么提高?有一點很清晰,只靠公眾的譴責和醫德建設肯定不夠,一而再發生的醫生見死不救的新聞已經證明。在這種情況下,恐怕還是需要下猛藥——“醫德淪陷”要靠國際上通行的辦法來解決,那就是立法。比如,德國就有法律條款規定“醫生見死不救要嚴懲”,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坐診時不僅要負責,就是在公眾場合遇到疾患也要馬上施救,否則也以見死不救論處。
通過法律對見死不救的醫院和醫生進行嚴懲,通俗來講,道德瘸腿,制度來攙扶。我想也只有如此,醫生才不會用金錢等作為行事的標準。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