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進入大學學習法律專業。那個時候中國法治建設剛起步,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可以說,我們這代人是和中國法制一起成長的。在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基本上套用蘇聯法律理念,并講授很多政治原則,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引入很多境外的先進法律思想和理念,有很多人不斷出國學習,把國外先進法律理念帶回國內。直到今天,中國司法的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適合中國國情的體系并不容易,它是一代代中國法律人通過一點點嘗試、一次次摸索形成的。
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從無到有,雖然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過程,但卻能看到實實在在的進步。就法規制定而言,幾部大法典的頒布———上個世紀70年代頒布的《憲法》、80年代的《民法通則》,還有修改了數次的《刑法》,以及后來頒布《合同法》、《仲裁法》等數百單行法規,可以說,每十年都有顯著變化。
互聯網上有人批評中國司法制度缺陷。這種批評有一定道理,因為所有的司法體制都不可能完美,都帶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律傳統和歷史等特色和烙印。特定的司法制度就是一個特定環境、特定時代、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產物。中國是這樣,西方也是這樣。制度缺陷每個國家都有,但合理的司法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自我完善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如果我們把中國今天所遇到的司法難題和存在缺陷與美國百余年或歐洲幾百年的法律發展史相比,就能發現這些問題的存在實在太正常了。中國法制建設需要時間。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夠面對現實,積極地有創意地完善制度。日前,中國首次頒布司法改革白皮書,介紹了中國司法制度的基本特點,推進司法改革的目標、原則和進程,以及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踐行司法為民等方面進行的改革。這種正視問題,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談的態度,本身就是非常積極的信號。在這次司法白皮書后,可能還會有一部或多部白皮書公布,司法制度改革會因此再進一步。這樣一點一點的前進,是中國體制進步的方式,也是任何社會體制進步的方式。
白皮書的亮點之一,是提出司法改革要以審判權和檢察權獨立為重要目標。在西方語境下,司法獨立有著一套完整內涵,它與西方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相關,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與西方國家并不相同,顯然照搬西方語境下司法獨立的內涵并不恰當。這就是法律移植中的轉化問題。但在現有社會政治和經濟體制,以及政體要求下,不斷提高、且具有體制特點的司法獨立是現實且有積極意義的。我國司法體制改革和完善是一個創造歷史的過程,也是一個創造制度的過程。如何建立符合中國憲法原則和中國特有的社會體制最大利益需求的司法獨立尚需進一步討論。白皮書只是一個起點,但卻有重大意義。
白皮書還醒目地提出,“加強人權保障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標”!皣易鹬睾捅U先藱唷北皇状屋d入憲法,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總則,此次司法改革白皮書又用大篇幅加入闡述,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進步。
此外,近兩年廣受輿論關注的執法監管等問題,在白皮書中也能找到相關介紹,比如檢察機關推進了與監管場所的執法信息聯網和監控聯網,加強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活動的監督,開展保外就醫、看守所械具和禁閉使用情況專項檢察,等等。
除白皮書以外,我認為,30年來中國司法制度最大的進步就是司法能力大幅提高,司法系統體制化、專業化。眾所周知,司法考試是當年全國最難通過的考試之一,而法官和檢察官的審核,也從單獨認定改為全國統考,法官和檢察官的教育背景和專業素質也在發生巨大變化,以前的法官和檢察官隊伍里有不少轉業軍人,而現在法律專業背景已成入門必要條件。
其次是在法院判決之外形成了一個仲裁和人民調解制度相結合的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這也是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一個成功創新。按照一些西方的法律理念,人民調解或類似安排、似乎多少有些干涉個人自由之嫌,但在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基層社會組織為基礎的人民調解制度具有一定社會認知度和化解社會矛盾的積極效果,這是法律和社會的一種釋放善意的結合!(作者是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