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游客被砍事件,不僅為了檢討嚴重“超載”的景區管理之亂,更是為了讓每個公民獲取正義的路途能夠順暢透明。
發生在華山腳下的游客被捅事件一直牽動人心。華陰市公安局公布的“成功破案”消息,不僅未能給受害人帶來些許安慰,反而遭致受害人和輿論的深度質疑。連日來,在警方與受害人各執一詞中,此案的真相似乎陷入了迷途。
從常理分析,此案發生在景區大庭廣眾之下,有那么多的目擊者,對于這種公然行兇的案件,還原真相其實并不難。但違背常理的是,警方在調查中既未讓受害人指認嫌疑人,也未透露出向目擊者求證的細節,在程序偏失的情況下單方面做出結論,如何讓人從中看出“兩名嫌疑人準確無誤”呢?
如果說未讓受害人辨認嫌犯系警方失誤,那么接下來的各說各話,則讓人對案件真相更是云里霧里了。5日下午警方在官方網站宣布“成功告破”結果,稱因發生爭吵后持刀傷人;緊接著受害人聲明,“與我所經歷的事實嚴重不符”。”犯罪嫌疑人是否被人頂包,行兇者究竟有多少人,景區到底有無攝像頭,對于這些關鍵問題,受害人和警方的說法都不一致。
本案中,受害者和警方二者缺乏溝通也缺乏基本的信任,警方調查罔顧受害人權利,受害人對調查結果有異議時選擇向網絡尋求幫助,呈現給公眾的乃是一種立場相對的狀態。
讓人疑慮和擔憂的,正是這種各說各話的表達格局,它不僅讓公眾離真相越來越遠,也讓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變得猶如讓人捉摸不定的公共事件一樣。例如,從華山景區匆忙表態是兩撥游客斗毆,到警方公布“真相”認定是倒票農民傷害所致,再到目擊者網絡上的作證,這樣的信息鴻溝中是否暗含了執法者難以言說的苦衷?
對于公眾而言,關注此案不僅為了檢討嚴重“超載”的景區管理之亂,更是為了讓每個公民獲取正義的路途能夠順暢透明。一樁普通的刑事案件,出現這樣的真相迷途,我們寧愿是受害人與警方之間不成功的配合所致;但假如背后果真隱藏著更深的利益江湖,那么執法者也不應“護短”,否則終有一天,我們會為曾經的行為埋單。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