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許多單位和住宅區,人們常常會見到快遞人員的身影。從這些穿梭忙碌的身影中,我們就能感覺到網購增長的速度與額度。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2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總數達到5.13億,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94億人。
這個數據似乎讓我們看到中國向現代化電子化邁進的快速步履,然而報告呈現的另一數據卻讓人們的心潮遽然跌落:截至2012年6月底,在過去一年間,有網購經歷的31.8%網民曾直接遭遇詐騙網站,遇騙網購者的規模達到6169萬。保守估算,每年因詐騙網站給網民造成的損失不低于308億元。也就是說,有高達三成的網購消費者受到詐騙!
有記者調查發現,網絡詐騙的主要伎倆是借助搜索引擎,讓其網站排在鏈接的前列,并制造大量同樣模板網站輪番推廣;不同網站聯系方式都一樣,通常只留有一個手機號、QQ號或400免費電話號碼;模仿市場上熱門名站建立仿冒網站,頁面幾乎能以假亂真。
除了這些暗詐伎倆之外,明欺更是無處不在。幾乎在所有的購物網站,都有虛報價格、收買好評、騙稱“原裝和正品”的情況。在購物網中,“打一二折”的“高折扣”情景比比皆是,可是稍懂行情的人都知道,所謂標得天高的“原價”都是被商家“打了激素”“吹了氣球”的,根本不值那個價。那些聲稱“原裝”的“正品”,其價格通常比真正原裝商品低一半以上,明眼人都會發現此中有詐。許多商家還公然告訴顧客,如果打5分給好評,將返還若干現金和贈送某種禮品……
各種明欺暗騙充斥著網站,但一談到整治,“警力不夠”、“治理困難”的聲音就會適時響起。然而實際上許多欺詐手段既公開又低劣,真要整治起來恐怕并沒有聲稱的那么困難。網購者只要多瀏覽一些網頁,隨手可以抓到許多山寨仿冒商品和虛假宣傳廣告。如果有一個能及時受理的接受舉報投訴機構,尋找和收集欺騙證據并不難。問題的關鍵是,現在似乎還無人真正落力去整治詐騙行為,對那些購物網站也沒有嚴格的要求和嚴厲的懲罰。
“山寨”遍地、騙子滿街、誠信失守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一大毒瘤。在面對面的情況下,騙子都能取得豐碩成果,更不用說在背靠背的網上實施詐騙了。這樣大規模的欺詐行為每天都在吞噬著我們本就虛弱的誠信,再沒有對應的法規、嚴密的機制和有力的行動來治理這種明欺暗騙行為,我們的社會將面臨可怕的誠信決堤潰壩!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