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 21日,北京一場61年來最大降水,再一次將城市內澇問題提到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61年來最大的降水成為造成此次內澇災情的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大城市幾乎是逢雨必澇,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到底要幾年一遇的降雨才能不內澇?
實際上,21日的降雨,氣象部門之前已有預報,排水、公交、地鐵、道路等部門也都啟動了防汛應急預案,排水的車輛設備早早就在蓮花橋等重點路段待命搶險。在大雨中,公安、交通、排水等部門的可以說是全員上崗,堅守崗位,公安民警以身體站在積水里,以身體為標桿指引車輛,工作不能說不盡力,但為什么還會出現這么多的積水點段?
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城市中的排水設施標準普遍偏低。據了解,目前北京僅有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共區的排水管線達到5年一遇,即滿足每小時56毫米的降雨量;中心城區普遍為1年一遇,個別區域按照3年一遇的標準建設。
另一方面是城市的空間擴張、硬覆蓋加劇、人口膨脹等通病加劇了突發天氣災害的可能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說,現在北京超過80%的路面被混凝土、瀝青等不透水材料覆蓋,城區雨水匯集速度加快,地面下滲能力大幅減弱,河道縮窄行洪斷面減小,進排速度不成比例,即會形成大面積滯澇。
此外,城市大范圍的基礎建設,施工挖掘的基坑、豎井日益增多,這些破土建設容易破壞原有的排水系統,形成新的積水點,給汛期帶來不小的隱患。
除此之外,對突發天氣的應對缺乏協調和準備也加劇了暴雨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例如,針對首都機場沒有出租車造成旅客大量滯留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已有天氣預報在前,一般都會動員大的出租車公司對機場、火車站等地進行保點運輸,保障有一定的出租車供乘客使用。而這次,卻是數十個望京網友自發駕車前往首都機場免費接送客人;而機場高速在收費站在積水已經沒過車輪、大量車輛排隊等待的情況下還在堅持收費等情況就不應該發生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