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近,祭品開始走俏,而今年的祭品也“與時俱進”,iPhone、iPad齊亮相。網店里大小不一的金元寶,男女款式不同的紙質壽衣,彩色的立體別墅,還有立體麻將、紙質跑車,讓人人目不暇接。(人民網3月28日)
孝亦有道,無道不成孝。“三月清明雨紛紛,家家戶戶上祖墳”自從2008年清明被定為法定節日后,祭祖、掃墓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活動,到先人墓前祭奠,培幾鍬新土,插幾枝鮮花,表達追思之情。然而,現已異化為讓祖先充分享受現代生活,從轎車、別墅等常規祭品到私人醫生、二奶、賭博工具,甚至搖頭丸、偉祭品如此花樣百出、如此變態。有人一味追求現代前衛,其實是對祖先的不敬和糟蹋,把拿先人開涮當作孝順,把庸俗當作體貼,這是對孝文化的莫大褻瀆。
在世孝順為真孝,逝后祭啥也無功。粗略看下各地的報道,祭品讓人大開眼界,可謂品種齊全,花樣繁多,冰箱、彩電、微波爐、洗衣機、消毒柜、名衣、麻將、直升飛機等應有盡有,活人有的東西逝者幾乎都能享受一番。祭奠掃墓,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居然不惜花費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購買大量走形的祭品,燒得濃煙滾滾。大有紙錢燒得少了顯不出祭祀氣氛的熱烈,鞭炮放得不夠,就不能表達懷念故人之情,其實這些做法不僅違背了清明祭祖寄托哀思的本意,也玷污了清明節的“清明”之義。
祭祖惡搞與時代精神背道而馳,暴露出一些地方在孝文化傳承上的脫節,應在清明節補上文明祭奠這一課,讓清明掃墓祭奠的真正含義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提倡低碳祭祖,網上祭祀,文明掃墓,遠離變態走形的祭品,如在先人墓前奉上一束鮮花,栽上一棵綠樹,寄托對先人的哀思,既顯莊重節儉又能綠化環境,既增添緬思之意,又可減少鋪張浪費。(柳鳳春)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