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快遞單號信息正被明碼標價,以0.4元至2元不等的價格在網上瘋狂銷售。這也即意味著,快遞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大面積泄露。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崛起,促使我國快遞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期。然而,快遞單號的泄漏,讓客戶信息正面臨一場嚴峻的安全危機。
網購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隨之而來,大量的快遞包裹逐漸開始與每個消費者打交道。我們知道,快遞作為物流的一個重要分支,與狹義的物流有著明顯的不同。尤其在收寄遞方面,快遞作為一種上門服務,與物流客戶去網點發貨提貨不一樣,快遞客戶的包裹都是由快遞員親自上門攬收與派送的。所以,快遞客戶的信息填寫相對于物流單要更詳細,由此,快遞客戶的信息安全也顯得更為重要。一旦客戶的快遞單號泄漏,也即意味著消費者個人的姓名、電話及具體地址將成為公共資源。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今天,信息安全不僅關系到個人隱私權,更與個人的人身安全等息息相關。
近年來,我們時常會聽到個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尤其是網絡購物興起以后,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們的真實姓名、電話、具體地址,乃至身份證、銀行卡、支付寶等賬戶信息都面臨著嚴峻的安全問題。前不久,曾開創了中國電商行業“網上超市”先河的1號店遭遇客戶信息泄漏事件,1號店“只為更好的生活”的口號,變成了嚴重的信任危機。而此前,包括當當、京東商城等在內的多家電商網站也曾出現過類似事件,致使很多客戶蒙受不白損失。如果說,電商新貴1號店的泄漏事件撕開了用戶信息安全的冰山一角,那么,此次快遞單號信息的大面積泄漏,則拉響了快遞電商行業用戶信息安全的警報。客戶信息的泄漏,不僅會使個人隱私權受侵害,還會使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擾,諸如大量垃圾短信、商業廣告等的頻繁入侵;甚至,個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威脅。信息化時代,網購已使消費者的“私人化”信息面臨“公共化”危機。
網購是否還可以讓消費者找回安全感,快遞還能否給客戶最起碼的契約與信任?當眾多的質疑聲不絕于耳時,無論是電商還是快遞,抑或是其他涉個人隱私行業,都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境遇與命運。快遞單號作為載錄客戶詳細信息的介質,屬于個人隱私,受法律的保護。然而,它卻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作為刷信譽“沖鉆”,抑或是采集商業信息、推銷廣告乃至違法作案的工具公開交易,已經侵犯了個人的隱私等權益。尤其是,當快遞單號成為利益鏈上的“搖錢樹”,它的肆意交易將可能重傷快遞電商行業的軟肋,引發嚴重的信任危機。對于機器來說,關鍵部位關鍵零件的損壞往往是致命的,行業發展也一樣,客戶信息安全就是那關鍵部位的關鍵零件。如果不能有效打擊和遏制這種交易行為;不能堵塞和彌補信息外泄的漏洞;不能給廣大客戶以安全可信賴的消費途徑,再美的風景也終是海市蜃樓。
可以說,快遞單號交易事件吹響了客戶個人信息保衛戰的號角。確保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已成為行業刻不容緩的任務。首先,快遞電商企業作為契約的締結者,必需真正履行和承擔起契約的責任和義務,升級和維護好平臺的信息系統,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規范化操作管理,加大對各級加盟商的約束力度和平臺會員競爭行為的監管力度,提高快遞單據的保密性能,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保密機制。其次,消費者應該切實認識到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強私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對快遞單據做好妥善處理,對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及時舉報。此外,行業應該盡快建立起誠信體系,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行業的監管和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只有全面建立起立體的安全防范體系,客戶個人信息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行業才能最終打贏這場信息安全保衛戰。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