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百度公司內部郵件流出,稱公司近期發生多起“有償刪帖”等涉嫌犯罪案件,公司3名員工被刑拘。8月4日,百度公司一管理人員證實此事,稱將聯合公安等部門嚴打“有償刪帖”等違法行為。
“有償刪帖”在當下已經成為業內的“潛規則”,一些網站編輯公開宣稱“刪除一條新聞3000元到幾萬元不等”。此次,百度公司自曝家丑,而公安機關迅速介入,給打擊“有償刪帖”帶來曙光。然而,打擊“有償刪帖”絕不止刑拘幾名網站員工那么簡單,法律須全方位打擊“有償刪帖”。
“有償刪帖”首先最直接損害的是互聯網公司本身的工作秩序,它讓公司的各種信息發布圍繞著收錢的數量而打轉,擾亂正常的互聯網秩序。其次,“有償刪帖”還侵犯了公民的言論自由和知情權,它阻礙了公民自由地發布信息,也讓其他想自由知曉信息的公民喪失了知情權。最后,“有償刪帖”更是毒化了社會風氣,讓社會形成“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意識。
“有償刪帖”的互聯網公司員工幫助他人刪帖,收受他人錢財,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他們被公安機關刑拘是罪有應得。但是,對于花錢刪帖的人員,筆者建議也應以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刑拘和提起公訴。
更重要的是,要對那些幕后的網絡刪帖公司進行法律懲治。那些花錢刪帖的人員背后,往往是站著一個集團化的網絡刪帖公司。目前,有調查表明,網絡刪帖公司已經漸成氣候,向產業化進軍。這樣一個集團化的網絡刪帖公司,對于互聯網正常秩序的干擾,對于公民言論自由和知情權的侵犯危害更大。對于這樣的公司,有關司法機關應對他們進行懲治,要及時鏟除這類公司生存的土壤。
對于目前一手交錢、一手刪帖的行為,法律打擊還有依據,一些通過人情或者施壓進行的刪帖和那些通過網絡刪帖公司間接進行“有償刪帖”的行為,法律上卻是一片空白。而事實上,這些行為同樣造成干擾網絡正常秩序和損害公民言論自由、知情權,亟待法律規制。
所以,對于“有償刪帖”,對已有法律規定的,有關司法機關要加大打擊力度,要對受賄人、行賄人一網打擊,除惡務盡;另一方面,對于法律存在空白之處的,則要認真調查研究,盡快制定出有效的對策。(楊濤)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