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27日,在慶祝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大會上,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為最高檢咨詢委員會主任朱孝清頒發證書。
2018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會議,聘任新一屆最高檢咨詢委員。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人民群眾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法治需求,最高檢專門研究制定了關于完善咨詢委員會制度的意見,從近幾年退出檢察機關領導崗位的同志中新選聘一批咨詢委員,破解發展難題,共同推進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做好新時代檢察工作離不開咨詢委員、特約監督員的監督、支持和幫助,希望大家堅持問題導向,幫助我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為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破除障礙、凝聚共識。”
在長期的檢察實踐中,最高檢高度重視檢察智庫建設,構建適應檢察改革和司法辦案需要的檢察智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集中精力圍繞檢察業務開展研究,強化服務檢察決策和指導司法辦案的工作導向,不斷創新調研方法,提升調研實效,完善成果轉化渠道,咨詢委員會和各位咨詢委員在歷屆黨組的領導下,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為檢察事業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最高檢咨詢委員會制度的完善,由40名最高檢咨詢委員、64名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10余名民事行政專家委員及39名特約檢察員組成的最高檢智庫矩陣展現出全新陣容。
最高檢咨詢委員會制度再完善
“我自2015年開始擔任咨詢委員,基本上每年都要出去調研,2017年,圍繞司法改革赴陜西、甘肅調研,先后二十幾次深入基層檢察院,回來以后寫了調研報告報給張軍檢察長,張軍檢察長批示說我的意見很重要,今年按照張軍檢察長交辦的調研題目,去了西部的兩個省,接下來還想去東部的兩個省。”最高檢咨詢委員會委員張智輝說。
張智輝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改辦原主任,擔任最高檢咨詢委員會委員以來,張智輝積極開展調研活動。張智輝表示,最高檢黨組決定成立咨詢委員會、組織大家參與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決策。作為咨詢委員要擔負起實名,不辜負黨組的重托,做好咨詢工作。張智輝建議咨詢委員會應該多開展活動,多了解檢察工作實際,建議咨詢委員列席最高檢院重大會議和活動,以便咨詢委員及時了解檢察工作情況以及重大活動,這樣咨詢委員才可能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
關于最高檢咨詢委員會的組建初衷,最高檢辦公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最高檢咨詢委員會是為了充分發揮老領導、老干部、老同志的作用,推動檢察工作科學發展,于1988年經請示中央領導同志同意成立的。2004年2月,最高檢黨組研究決定建立咨詢委員制度,在離退休的院領導及正廳職領導同志、省級院檢察長中聘任咨詢委員,為最高檢決策部署提供咨詢。”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檢察工作面臨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需要更好凝聚多方合力,共同思考和謀劃好新時期檢察工作。為進一步發揮好退休老領導政治把握能力強、改革經驗豐富、熟悉檢察業務的獨特優勢,更加規范、有效地促進咨詢委員會發揮作用,2017年5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第201次黨組會審議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參與案件咨詢論證工作的意見(試行)》。2018年8月23日,第十三屆最高檢黨組第22次會議通過《關于完善最高人民檢察院咨詢委員會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第一條對咨詢委員會的職能做出明確規定:
咨詢委員會是高檢院的咨詢機構,受最高檢黨組領導,根據黨組的委派組織咨詢委員會委員開展下列工作:對新時代檢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改革部署進行調查研究,提供咨詢意見;反映各地檢察工作和隊伍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映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列席最高檢召開的檢察系統有關重要會議;參加檢察系統內巡視工作;對地方檢察工作和隊伍建設進行督促、檢查;辦理最高檢黨組安排的其他工作。
“從張軍同志的講話中不難看出,最高檢黨組對咨詢委員工作高度重視,對我們這一屆咨詢委員會寄予厚望,有很多期待。這既給我們鼓舞,也是一種鞭策和壓力。”2018年11月27日,在最高檢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咨詢委員會主任、最高檢原副檢察長朱孝清表示:“新一屆院黨組對檢察工作有很多創新和變革,對借助外腦智慧、構建良性互動的檢察公共關系非常重視,特別是張軍檢察長非常重視咨詢委員會作用的發揮,提出了不少很有創新又很有可操作性的想法。希望我們這一屆咨詢委員在檢察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
專家學者匯聚強大外腦
“我們的少年司法發展晚、起步晚,在未成年人保護、犯罪預防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來思考這些問題。同時,在案件管理、評價體系等方面,也應當與成年人案件辦理區別開,這樣才能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案例指導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顧問、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英輝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期以來,作為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宋英輝非常關心未檢工作,曾多次前往上海、江蘇、浙江等地進行調研。2015年6月,曾領銜起草了一份給中國首席大檢察官的建議信。
關注支持未檢事業,宋英輝一直在努力。自2018年6月3日至6月7日,受高檢院未檢辦委托,宋英輝教授帶領北京師范大學、西北政法學院大學師生一行至福建省開展“關于未成年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問題”調研活動。
宋英輝的履職經歷是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們履職的一個縮影。
作為檢察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1999年6月,最高檢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此后,各省級檢察院和有條件的分州市檢察院、基層檢察院也成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或專家咨詢組。許多專家主持、指導、參與檢察理論課題的研究,推動了檢察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積極參加重要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的論證,促進了檢察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為疑難復雜案件提供咨詢意見,幫助準確理解和適用法律,促進了檢察機關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提高。實踐表明,檢察機關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為檢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高檢自1999年6月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來,先后分三批次聘請69位法律、金融、證券、經濟、環保等領域專家學者為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委員。其中,許崇德、孫國華、沈宗靈、江偉、王保樹5位教授已去世,目前在任專家咨詢委員共計64名。”最高檢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研究和解決檢察機關面臨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最高檢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這一制度的初衷。隨著司法改革進程的大力推進,近年來,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工作積極展開。
2014年11月28日,最高檢召開專家咨詢委員座談會,李步云、陳光中、馬懷德等13位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就檢察機關如何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檢察改革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2015年8月,最高檢專門召開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座談會,重點圍繞加強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建設,總結近年來全國未檢工作情況,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行了研討;2016年7月21日,在第十四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期間,最高檢舉行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十三五”時期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司法責任制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關系到檢察工作全局,在整個司法改革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最高檢高度重視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這項重大改革舉措的研究探索。在前期充分調研、廣泛征求各方面特別是法學專家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送審稿)》(以下簡稱《意見》),2017年7月8日,在大檢察官研討班期間,最高檢專門組織召開座談會, 就《意見》聽取應邀參加研討班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就司法責任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與專家學者充分交流。
為進一步加強與專家的聯系與溝通,自2006年開始,最高檢試行了法學專家到最高檢掛職制度。第一批掛職的專家是何家弘、宋英輝和趙旭東,分別擔任最高檢原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研究室副主任和民事行政檢察廳副廳長,掛職時間一年;第二批掛職的是李希慧(偵查監督廳副廳長)、張明楷(公訴廳副廳長)、湯維建(民事行政檢察廳副廳長),掛職時間延長為兩年。
特約檢察員發揮監督和智庫作用
“這場公開審查依法、公開、公正。程序公正是法治公正的一個重要體現,公開審查讓所有人都有參與權、知情權、表達權,特別是當事人,在表達自己的訴求之后,檢察機關會綜合考慮,依法得出結論,這也是對檢察機關強有力的監督。”
2018年11月6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檢察院舉行楊某刑事申訴案公開審查聽證會,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雷達受最高檢刑事申訴檢察廳邀請參加觀摩活動。28日,最高檢刑事申訴檢察廳在廣西柳州舉辦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聽證觀摩活動,雷達再次參加公開審查聽證活動,這次活動同樣給雷達留下深刻印象。
實行特約檢察員制度,是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要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檢察工作進行民主監督的重要載體,是檢察機關加強同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渠道。20多年來,在中央統戰部和地方各級統戰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特約檢察員所在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特約檢察員隊伍不斷壯大,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工作形式越來越豐富。特約檢察員積極參加檢察機關重要會議,聽取重要工作部署和進展情況的通報,參與案件調查和庭審觀摩,開展專題調研,反映社情民意,充分發揮了參謀、咨詢和監督作用。實踐證明,特約檢察員制度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檢察事業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0年12月,聘請第一屆高檢院特約檢察員。目前是第六屆,共39人。2017年5月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第201次黨組會審議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工作規定》。特約檢察員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一定程序聘任的,以兼職形式履行相關檢察工作職責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參與有關案件的研究和討論以及群眾來信來訪接待工作,提出咨詢論證意見。”最高檢辦公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近年來,最高檢多次邀請特約檢察員就檢察工作中的重大決策問題赴各地進行調研活動。
2016年10月,來自民革、民建、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的11名最高檢特約檢察員來到江蘇省南京市,調研江蘇省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工作情況。在一周時間里,趕赴揚州、南通和常州三地,實地考察檢察機關保障和服務非公企業的具體做法。參加此次調研的特約檢察員有張壽全、馬列清、雷達、徐遠平、張皎、陶曉峰、葉日者、王茁、鄭業鷲、王元豐、蔡國斌。特約檢察員們就打擊刑事犯罪、保護知識產權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提問,而江蘇省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有數據、有案例、不回避問題”的精彩解答也獲得了特約檢察員的認可。
2016年11月21日至25日,最高檢邀請部分特約檢察員深入湖南長沙、湘潭、岳陽三地檢察機關走訪,充分了解湖南檢察工作,為湖南檢察工作建言獻策。
2017年11月21日至23日,9名最高檢特約檢察員赴滬調研,深度了解上海金融檢察、深化司法改革和檢務公開等檢察工作。在短短兩天半的行程中,特約檢察員一行重點圍繞上海市金融檢察和檢務公開工作,通過調研、座談、實地參觀、現場體驗等方式,先后密集調研了上海市檢察院、浦東新區檢察院、黃浦區檢察院、崇明區檢察院、徐匯區檢察院和閔行區檢察院。參加此次調研活動的特約檢察員分別是民革中央徐遠平、張壽全,民建中央葉日者,農工黨中央王茁,致公黨中央鄭業鷺,九三學社中央周建軍,臺盟中央洪凈、蔡國斌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張連起。
在檢察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節點,都有特約檢察員的聲音。
北京市政協常委、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黃衛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楊忠岐,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參政議政部副巡視員鄭業鷺三位最高檢特約檢察員均表示,公益訴訟試點讓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增強了獲得感,建議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力度;全國工商聯法律部原部長趙宏,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社會服務部部長蔡國斌兩位特約檢察員也提出創新檢務公開形式、加強檢察新媒體建設、深化海峽兩岸司法交流合作等意見建議;最高檢特約檢察員、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設環境保護辦公室巡視員張壽全,最高檢特約檢察員、中國民生醫藥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日者也就科技強檢、加強檢察業務培訓、提升檢察人員司法辦案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議。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